资料图为林育玮制作面包。 中新社发 㞭客烘焙 供图
林育玮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,聊起从初来北京到自创烘焙品牌的十年经历。
在原麦山丘工作的几年,林育玮从零开始熟悉大陆市场,了解到消费者希望吃到无香精色素的“原始”面包,他也是因此开发出“返璞归真”的软欧包产品。那时很多消费者关注到原麦山丘,正是因为这类“质朴面包”的稀缺性。
随着这种新烘焙标准的树立,几年间,大陆烘焙市场有了明显变化和成长,以店内新鲜烘焙与优质健康食材为卖点的手工面包店越来越多,“懂面包”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大。林育玮认为,这是市场优化的标志。
林育玮表示,随着原麦山丘成长为成熟品牌,相应地不易再作太多新的尝试与改变;但作为面包师,他希望不断研究开发各类面包甜点,也希望消费者对他有新的了解。因此,2019年与原麦山丘合约期满时,他决定突破自己,重新创业。
2020年,林育玮与合伙人筹备自创烘焙品牌。这一次,他的身份从主厨变为创始人,这意味着除了产品研发,还要承担成本控制、人员培养等管理工作,压力更大。但过去八年积累的人脉与顾客群,给了他自立门户的底气。2021年8月,林育玮与合伙人在北京751艺术区开启了第一家“㞭客烘焙”。
㞭客的“㞭”字,巧妙化用了店铺所在的大山子社区名称,同时也是诚意“待客”的谐音。新店主打高品质吐司,同时售卖从欧包、曲奇到甜点几乎全品类的烘焙产品。对林育玮来说,这是一个更能实现想法的空间。他将面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分享给顾客,比如鼓励大家探索白吐司的100种吃法。他几乎每天都去店里,与顾客聊聊天,大部分时间则泡在厨房。
2021至2022年的疫情起伏,对新开业的店铺有更大的挑战。林育玮坦言疫情期间损失很重,但并未改变他在北京创业的信心,因为“消费者记得我们”。许多老顾客从他在原麦山丘工作时就一直喜爱他的产品,“㞭客”开张后也继续光顾;有住得远的顾客团购下单,还有顾客疫情中买一大单面包囤在家里。忠实顾客的支持和正向反馈,让他相信难关会过去。
在北京经营烘焙的压力,慢慢转为动力与活力。林育玮说,北京的生活步调是有点快,但对服务业来讲是好事,因为业者需要不断随之更新迭代、寻找新的商业资源。另一方面,他在北京结交到许多烘焙师朋友,大家定期聚会、探店,并且彼此间并不觉有竞争关系,反而是互相分享技术、讨论产品改进,“因为北京够大,大家各有各的特色与顾客群”。
“在北京生活很充实,现在回台湾像是休假。”今年春节,林育玮回台湾过年,也是在历经疫情中的创业初期后,有机会沉淀下来、思考未来发展。他对疫情后的大陆市场很乐观,今年打算去更多城市考察学习,同时还准备拓展新店,呈现更丰富的产品。他说,㞭客不会满足于做一间服务地方的精致小店,“未来,我们会朝着连锁专卖店去突破。”(完)
首届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推介项目 福建两家博物馆入选****** 东南网1月9日讯(福建日报记者蒋丰蔓)记者近日获悉,经省文物局推荐上报,我省两家博物馆入选2022年“首届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推介活动”,分别是福建博物院的“薪火传承——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项目”和厦门市博物馆的“为城中村的孩子点亮历史的星空项目”。 据介绍,“薪火传承——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项目”整合福建博物院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资源,与福州市百所中小学、多所高校签约共建,共享文物资源,通过编著研学手册、开发红色研学活动、在公众号上开辟“红色故事”专题等方式,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历史、学习党史、感悟思想,激发精神共鸣。“为城中村的孩子点亮历史的星空项目”立足厦门市博物馆资源,结合厦门经济特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知识结构和需求,围绕中国传统文化、闽台民俗、厦门革命史等主题,精心设计项目内容,以量身定制“厦博课堂”、实地参观文物遗址、策划专题夏令营等多种形式,丰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文化生活,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。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大星彩票地图 |